康縣美麗鄉村的自然法則
  兩年前,康縣作出“建設隴上最美鄉村”的決策;兩年後,行走在康縣山區,乾凈整潔的鄉村道路通到村民家門口,清澈溪水倒映著白牆黑瓦,公園式的活動廣場上樹木花草相互映襯……諸多元素和諧相融的生態文明新農村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,178個小山村成為大山裡別樣的風景。
  康縣在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中,以大綠野趣、生態自然為理念,提出了“不砍一棵樹,不埋一眼泉,不毀一株草,不挪一顆石”的建設原則,充分體現人文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生態理念,構建出了動靜相融、高低結合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新農村景象。
  在康縣農村,休閑廣場隨處可見,部分生態文明新農村裡的廣場多達5個以上。但是,細心觀察,這些廣場特色各異,命名也別具一格,如長壩鎮花橋村的菩提廣場、碾壩鄉玄麻灣的核桃廣場、白楊鄉楓嶺村的桂花廣場、岸門口鎮嚴家壩村的銀杏廣場等。
  在嚴家壩村一棵千年銀杏旁,康縣岸門口鎮黨委書記李江濤說,嚴家壩村銀杏廣場有銀杏、麻柳、核桃等古樹47株,廣場初建時,把古樹留了下來,還對古樹進行了掛牌管理,沒想到古樹成了這裡最大的風景,外地游客對此贊不絕口。
  不毀一棵樹,就是要將山村的資源稟賦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。
  康縣山高水多,隨處可見噴涌的清泉和汩汩流淌的溪水。然而康縣許多溪水兩岸曾經卻是村民們的垃圾場,夏天蚊蠅亂飛,冬天垃圾飄滿水面。
  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開始後,白楊鄉在集中整治河道亂倒垃圾的同時,圍繞沿村小溪,打造出了別具一格的水景。臺階水面、亭台樓閣、小橋流水,把一條“爛河壩”變成了水公園。碾壩鄉巧做水文章,不但讓流水成為一景,更是在廣場中央建起了垂釣園,吸引游人駐足。  (原標題:【新春走基層】康縣 美麗鄉村的自然法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80vatlz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